讲座回顾|5大系统10项元素,打造幼儿园亲自然户外环境

2020-04-02

“发现自然“幼儿园自然教育主题课程包含大自然、田园和节气三大系列。 课程契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发展的基本趋势,强调感官参与、身体体验和游戏是幼儿参与自然活动的基本方式。关注幼儿自然发展的核心经验,确保幼儿在自然中获得整体发展。

图片

“发现自然”系列公益讲座本周聚焦的是“幼儿园亲自然环境打造”的问题。

两位主讲老师都是幼儿园户外环境的设计师,高健老师从实践的视角分享了“如何打造幼儿园户外教室”,李华君老师则从国际的视角分享了“如何在城市幼儿园中营造自然式户外空间”。



图片


▲1950 年代第一所自然(森林)幼儿园由全职妈妈埃拉·法拉陶(Ella Flatau)成立于丹麦, 她发现: 天天在户外活动的儿童们行为优于传统幼儿园儿童, 他们较少争执, 互动频繁, 身心平衡, 较少生病, 而且体能更佳。

两位老师都分享了一些关于自然环境打造的基本理念,但最终聚焦的都是如何打造幼儿园亲自然户外环境的“技术”问题。

既有操作要点又有实际案例,简要概括就是:5大系统,10项元素。




图片

打造幼儿园户外教室

聚焦5大系统



关于幼儿园户外自然环境,高健老师使用的是“户外教室”的概念。

在谈到幼儿园户外教室构建营造策略时,高健老师认为我们应该“向大自然学设计”,树立一种循环式平衡思维,遵循“公平分享”“照顾地球”和“照顾人”三大核心伦理。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式幼儿园户外教室打造的5大系统。

图片


▲永续生活设计三大核心伦理



>>第1大系统:能源系统

任何一个场所都拥有特定的能源系统,幼儿园中同样有着各种能源系统的利用,也有着各种能源的消耗。

校园是一个教育的场所,是一个启发人的思维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应该充分的利用能源系统的构建,帮助儿童了解能源系统,建立能源思维。

图片

幼儿园能源系统的构建,可以通过节能照明、建筑物自然采光、建筑物自然通风、绿色建筑材料使用、窗户保暖密封、节能电器、声光控开关、太阳能应用,小型气象站打造,甚至是沼气池的建造等来实现。


>>第2大系统:水系统

21世纪最大的环境危机就是水的危机,要将水当成资源而非废弃物。



图片


地下水、地表水、自来水和雨水组成的水资源,与废水处理组成健康可循环的水系统。可用通过地表透水的铺装、雨水收集系统、雨水花园、中水再生利用和节水理念及措施等来建构幼儿园的水系统。



>>第3大系统:生态文明系统

亲自然的幼儿园教育,需要提高老师和幼儿对于环境生态的认知,让生态理念成为教师和幼儿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部分。


图片


生态文明系统的打造的具体措施可以是:校园环境守则的建立、环保信息栏的建造、绿色课堂的开展以及绿色户外互动等。



>>第4大系统:废弃物管理系统

世界上没有“废弃物”,都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废弃物管理就是一种废弃物减量、废弃物重复利用、废弃物回收利用、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的综合处理模式。


图片


可以采取的行动是:打造校园资源回收站、垃圾分类宣导与行动、再生艺术品创造以及堆肥黑金土行动等。



>>第5大系统:生物多样性系统

地球的生态伦理本身就是多样的。生物多样化,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条件和机会,也能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亲近自然,认识自然。


打造生物多样性系统的切入点和措施有很多,比如:容器种植、螺旋花园、校园农场、香草花园、食物花园、屋顶花园、墙面绿化、鱼菜共生、阳台种植、生物栖息地、室外休憩区等等。


图片

▲图片来源:宜昌银河幼儿园整体规划设计



>>结合5大元素系统进行

图片

幼儿园亲自然的户外环境,是整合的而非分裂的,是有温度的而非冰冷的,是充分感知的而非单一视角的,是多样的而非单调的,是生态的而非破坏的,是有生命的而非死板的......


图片

▲图片来源:宜昌银河幼儿园整体规划设计


「打造亲自然的户外环境,需要将整体的环境看做一个大的户外教室,基于系统化的思维,综合各个自然生态系统,系统性的进行。」





图片

10个自然元素

营造幼儿园自然式户外空间


图片


Q:是什么阻挡了城市儿童亲近自然的脚步?城市里面真的没法拥有那种森林式的幼儿园吗?

A:自然式户外空间的营造,可解决问题。

我们深知,自然式户外玩耍空间与学习的好处,那么,是谁阻挡了这一切?李华君老师的分享就是从回答这个问题开始。

李华君老师称幼儿园户外自然环境为“自然式户外空间”,以丹麦哥本哈根为例,详细的阐述了如何在城市幼儿园营造自然式的户外空间。

分享中,提到了自然式户外空间设计的5个基本要素:地形、游戏设施、活动部件、土地元素和自然的联系,并将其细化为10个元素。


图片


>>第1个元素:开放的空间

所谓开放的空间就是指相对开阔的区域,孩子们可以在这个区域中实现跑跳、骑车、追逐打闹、竞赛类的活动。


图片


可以相对“凌乱”(vs传统幼儿园整洁的空间),用透水性的材料覆盖。拥有多重肌理的地面为孩子的活动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也为孩子的感知和身体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第2个元素:斜坡地形

起伏的地面,不同的坡度,带给孩子不同的挑战,也带给孩子不同的活动体验。



图片


孩子们可以在斜坡直接跑、攀爬或者是打滚,也可以结合一些物件,如轮胎、小车、滑垫等,让孩子进行不同更多的探索。

孩子们天生爱自由的奔跑,而在斜坡上奔跑对孩子而言有着不一样的乐趣。


>>第3个元素:隐蔽空间

很多时候,孩子们喜欢独处,把自己置身于一个隐蔽的空间里面。

图片

马克斯·范梅南和巴斯·莱维林教授编著的《儿童的秘密—秘密、隐私和自我的重新认识》指出:

儿童的秘密是儿童自我意识的一部分,为儿童开辟出一片“自我的领地”,使儿童形成自我的多个层次的心理空间,如亲密的自我、困扰的自我、非法的自我和阴暗的自我,从而形成自我认同和个性,并构成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私密空间就像“神秘的小屋”,不仅可以满足孩子内在的需求,也能在外在上带给孩子别样的乐趣。


>>第4个元素:固定设施

固定设施诸如滑梯、攀爬装置、树屋等等。


在固定设施的打造上,尽可能选用贴近自然的材料,如大木桩、木块、树干和石块等。越是自然的材料,越能激发起孩子活动的乐趣,也更能给孩子带来自然的亲近感。

摆放不一定要规规整整,尽可能的自然的融入幼儿园整体的环境。


图片


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讲,自然的材料是成本更低的,因为相对而言它们会更经久耐用。固定设施需要类型丰富,鼓励不同运动。



>>第5个元素:可移动设施

可移动设施是指可以让孩子身体处于移动状态的设备,如传统幼儿园里的秋千。


图片

在自然式的户外空间里面,最好的可移动设施是大树。


在丹麦乃至其他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幼儿园里面,都会允许甚至是鼓励孩子爬树。孩子们爬到大树的枝干上,晃动起来是一种非常棒的体验,而大树也就成为了最具有自然性的“可移动设施”。


>>第6个元素:松散材料

“全世界所有的孩子,只要能随心所欲的移动东西,都是最快乐的”。


图片


松散材料即那些低结构甚至是无结构的材料,瑞吉欧的说法是“零散部件”。


自然中本身就有非常多的松散材料,如树枝、树叶、石头等等,这些都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第7个元素:可塑性材料

图片


利用可塑性的材料,孩子们可以进行各种创作。

可塑性材料就是那些支持孩子进行各种创造性活动的材料,如沙、土、石头等等。

在自然式的户外空间里,沙坑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还应该有裸露的地面,孩子们很轻易的就可以取用到土。



>>第8个元素:生物,尤其是动物

一个自然式的户外空间,一定要有丰富的植物,要特别关注植物的多样性。同时,也需要有动物,如兔子、鸡之类。可以让植物和动物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


图片

图片


>>第9个元素:水

几乎没有孩子不喜欢玩水。自然式的户外空间,一定要有水,或者是泥坑。

在幼儿园里面,应该给孩子准备好雨衣和连体衣,让孩子们可以尽情的去玩水,或者是在泥坑里面打滚。



图片


>>第10个元素:火

火在国内的幼儿园是比较少见的,但是在国外的幼儿园,尤其是自然幼儿园是很常见的一个元素。

在户外设置一个生火的区域(火塘),老师们用火和孩子一起煮东西,了解火是怎么产生的,燃烧起来是什么样的,以及如何安全用火等等。

>>适合我们的户外学习空间发展路径


图片


▲儿童成长与户外空间的矛盾状况,基于此,我们更应该分析出现有的户外学习发展路径。



对此有深度分析的李华君老师提到,中国幼儿园现有的户外活动场地都是KFC(器材Kit-围栏Fence-铺地Carpet)式的,是倾向于集散和开阔的。

应该尽可能的增加自然的元素,使之变成可移动的、变化的和新颖的。打造一种综合型的户外学习空间,激发更多玩耍和学习的机会和可能性。


图片


为此,她提出了自然式幼儿园户外空间设计的4条基本原则▼

强调创学结合,尽可能降低成本

使用者视角

儿童视角、教师视角、家长视角

-

参与式活动

参与式设计、参与式营销、设计与课程结合

生态原则

现状资源利用、自然生态材料、减少投入

课程结合

设计结合教育、使用结合课程、使用即是维护


图片

幼儿园户外自然环境的打造

最终要回归到儿童与课程


环境是孩子的第三位老师,环境也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会如此的关注环境的打造。

幼儿园作为一个教育场所,作为一个特别的学习空间,其户外自然环境的打造,最终要回归到其最为重要的使用者——儿童,也要跟教育,即课程相关联。

无论是高健老师还是李华君老师,都在分享中特别提到了这个问题并做了解答:


幼儿园户外自然环境如何回归儿童?

从儿童的发展出发

环境的打造要能回应和促进儿童基本层面的发展。

-

充分的考虑儿童使用的习惯

参如休憩区的座椅(或坐的地方)的高度的设置要符合儿童的身高特点等。

儿童就是环境的使用者,也是环境的创造者

要让儿童真正的参与到环境的打造过程中。

幼儿园自然环境如何回归课程?

从儿童的发展出发环境课程化

充分的挖掘已有环境资源的教育价值,最大可能的转化为课程资源。

-

课程环境化

根据儿童发展和课程活动开展的需求,不断的开发创设环境。


总而言之,环境与课程之间的关系就是:创学结合,边创边用,边用边创。因此,环境的打造,不是一日之功,也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再次感谢专业的高健老师以及李华君老师,带来的技术干货分享!


我们的21天计划,八位专家和学者,来自于学前教育、自然教育、环境教育、生态建造等不同领域,已经持续为大家带来7场关于自然教育的讲解。


希望各位老师跟着我们的步伐,都可以有所成长:

☁️

「公益讲座入口」

图片

扫描上方二维码

回复“讲座”进入直播间


- End -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