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清洁日 | 弯下腰,我看见烧烤签占领了一级保护鸟类黑鹳的家园

2021-09-18

文 / 王友金  自然之友武汉湿地保护小组

本文共3200+字

全文阅读完毕预计10分钟左右


河流,从高山峡谷到草原沙漠,再到大海,滋养万物。
生灵,从远古一直繁衍到现在,再到未来,生生不息。
文明,伴随着河水的流淌,或灿若星河,或纷争四起,或暗淡遗忘,或源远流长。
悲欢的人类,从未离开河流。

工业化的200年,人类制造了绝大多数大自然中没有的物资产品,又舍弃了其中的绝大多数,返回大自然。气候变化、污染、疾病,开始肆无忌惮地侵袭我们。大自然通过水力和风力,将地表容纳不了的废弃物资送入河流,再到大海,埋入深处。经年之后,再通过海啸或者台风,又返回人类的视野中,令人不堪。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真真切切地发生了恶劣变化。
 
我们该怎么办?

带着这个问题,从2016年开始,我有意接触湖河水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跟着环境专业人士从巡湖开始,检测水质,判断水体健康状态,分析城市水环境保护整体水平。

到了2018年,我们的公益团队慢慢地有了自己的朋友圈——武汉湖河论坛,创立了《开讲啦》室内讲坛栏目和组建了“武汉碧水青山骑行队”,并开通微信公众号开始发布活动推文。我们举办各类免费的纯公益讲座,邀请同样有环境公益情怀的大咖进行讲座,如地球妈妈联合会开讲《唤醒梦中人》、蓝天救援队湖北督导官皮建军开讲《同在蓝天下、携手为公益》、自然之友老会员徐大鹏开讲《红与绿的交响诗》、中科院水生所水生生物博物馆馆长张先锋开讲《水生生物博物馆里的看见》、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研究员江明喜开讲《湖北常见湿地植物》。我们骑行队开展了江岸区8条黑臭水体民间调查、大东湖水网巡湖、南湖水系巡湖、后官湖水系巡湖、汉南硃山湖水系巡湖、严西湖水系巡湖、杨洒港大桥与长江大桥环线、武汉生态长江百里画廊汉口江滩三期段骑行,围绕湖泊河流综合整治效果进行系统调研。


2019年,我们在徐大鹏老师的建议下加入了自然之友,并在核心志愿者的支持下申请筹建了自然之友武汉湿地保护小组,大家一致推举我任组长。同年,我作为小组的代表前往北京,报名参加了自然之友河流净滩公益讲师的培训活动,通过2天的综合培训,我认识了许多来自全国的环境公益人士,有年长的湖南肖克勤,有北京的喜鹊婆婆、刘胜光老师和忍冬老师,来自上海的海狸等等。

培训的第一天,低碳展馆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低碳展馆,我认识到原来房间里面也可以这样绿色,雨水和空调滴水被悉数收集、储存,并用来浇灌屋子里的花花草草;墙面流淌的小水流增加了室内湿度,还降低了温度,可以减少空调的使用时间。屋外的花园,更是精巧到极致。我了解到低碳生活将是未来生活之必须,既可实现又成本低廉。


上海仁渡的肖峰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海洋垃圾的清理与数据分析概况,又讲到海洋动物如何被海洋垃圾缠绕致死,甚至因为吃进过多垃圾而病死。一只水鸟的肚子里解剖之后发现全部塞满了垃圾的照片深深触动了我。


忍冬老师带领我们进行了垃圾分类的理论培训。从“分类法”开始,分别介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以及需要单独回收处理的特殊垃圾的区别以及如何准确的分类,再通过垃圾认祖归宗环节,我们认识到原来绝大多数的垃圾都可以归类为石油、石英、金属等几大类,其中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石油制品,衣服、鞋子、汽油、塑料袋、牙刷等等都是。



学完理论知识后,忍冬老师带领我们来到北京的城市中心区域的坝河,首先通过一个简单的撕报纸的破冰游戏环节,让我们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将一张完整的报纸随机的撕成6份,然后再随机的交给另一个小组,让另一个小组根据报纸的内容进行重新还原,拼接成完整的一张报纸,用时最短的小组获胜。刚开始,我们撕的很带劲,想着反正是别人来收尾,跟自己没有关系。可是到了接过别人送来的报纸碎片的时候就忧郁了,撕的这么碎,我怎么拼啊。最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拼接完成。这时,我们都慢慢地明白了这个撕报纸的游戏的良苦用心:扔垃圾的时候我们也是这么想的——反正有环卫工去捡,跟我没关系。而环卫工又会想,这么多人扔,我哪捡的过来啊。所以,通过这个小游戏,我们明白了垃圾减量“3R”原则的第一个,那就是要从源头开始尽量不产生垃圾。

(左右滑动查看)

接着,我们开始沿河拾捡垃圾。我们小组一边捡,一边看,发现在祖国首都的闹市区的河边,一样有捡不完的垃圾,我们只捡了大概一个小时的时间,我们的大编织袋就已经装满了。随后,我们返回到集合地点,开始进行垃圾分类实践。先把所有的垃圾都倒出来,然后根据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和需要单独回收处理的分类法进行分类,最后统计计数,填写净滩计数表。我们发现垃圾的前3名居然是烟蒂、塑料袋、塑料杯。垃圾中的很多其实都是可以重复利用的,只是被无端的丢弃了,沾了水,泡了油,就不能再使用了。这让我们明白了垃圾减量“3R”原则的第二个,那就是尽量重复使用物品。

最后,经过统计,可回收的垃圾数只占总数的不到5%。虽然少,但是还是可以回收再利用,交由专业的循环经济公司进行处理,再制造成可用的物品进行使用。这就是垃圾减量“3R”原则的第三个,循环再利用。


活动结束后,我的内心受到极大的冲击。我感到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我也要在我生活的城市开展净滩活动,将垃圾分类的理念传递给广大社会公众,让尽可能多的人们认识到水环境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就这样,我带着北京办公室资助的全套的工具和物料,回到武汉。为了能够将净滩活动做的出色,我先在我们湿地保护小组内进行试演讲,成员们帮我不断地完善用辞、动作、情感,组织活动的流程细节。经过了不断地练习后,我们成功地在一家书店的会议室进行了第一次室内公众培训。之后又邀请了武汉市江岸区垃圾分类办公室主任范建军老师,在解放公园湿地馆向我们进行了一次室内专业培训,我们结合自然之友的垃圾分类方法和武汉市的垃圾分类政府指导方法,总结出了普遍适合武汉市民的一套简单易行的分类方法。有了专家的技术指导,有了活动流程的反复打磨,我们终于做好准备在2019年9月21日“国际净滩日”开展第一次净滩实践活动。为了更好的活动效果,我们将地点选定在了武汉市环境优美的汉口江滩一期。不过现场卫生环境并没有出我的意外,志愿者们捡着捡着就发现了一堆又一堆的垃圾,越接近水边,垃圾越多。志愿者们一次次看到大堆垃圾时,脸上都会流露出惊讶、兴奋的表情,并弯下腰认真的捡拾,仿佛那是她的工作。她们每一次弯腰的瞬间,我的内心都会破防一次,都会忍不住地说上一句:咦,又有“宝贝”。经过分析,这些垃圾很有可能是上游垃圾随着江水冲刷到这里的,江水退去后,便留在了江边,异常碍眼。如果我们不把它拾捡起来,那么它极有可能继续留在这里,或随着涨高的江水,再次进入水中,污染下一个地区。如果水里的鱼误食,则又会失去一条可怜的生命。

那一次,我们捡了37.65公斤的垃圾,其中只有不到3.83公斤能够回收再利用。志愿者表示自己从未想过随手扔掉的垃圾会产生这么多负面的影响,以后要从自己开始,少点外卖,尽量自带环保袋去买菜等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坚持下去。


2020年和2021年,由于疫情我们暂停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线下活动,不过依然开展了多次净滩活动,累计拾捡垃圾1.03吨。包括与武汉学院合作开展沙湖公园净滩和与武汉观鸟会合作连续两年在天兴洲开展净滩活动。天兴洲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鹳在武汉最喜欢的阵地,连续多年观察数量递增。然而,天兴洲因为沙质良好,是众多市民户外烧烤和飙车的好去处,我们在洲头拾捡的垃圾中,最多数量的就是烧烤签。


通过净滩活动,我们发现:公众的环境理念慢慢在觉醒,期待更加深入人心



2021年,我们小组成功引入了湿地植物和鸟类多样性调查、小湿地底栖动物观察、湖泊水环境政策等多元活动。不断丰富活动形式的同时,吸引了更多的业内业外志愿者加入到我们的活动中,将环境理念更为广泛的普及。

正值“世界清洁日”,我突然想起梁先生办公室里挂的那扇半开半闭的门的照片:一束光从门缝里照射了进来,仿佛孤寂中带来了些许希望。慰藉着这些希望,我们将真心实意,身体力行,一路向前。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