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自然之友大事记

【1993-2021】


2021年

01


为了绿孔雀保护最终、全面的胜利,我们仍将行动不息


中国首例野生动物保护预防性环境公益诉讼——绿孔雀栖息地保护公益诉讼在年初收到二审判决结果: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判决驳回双方上诉,维持原判。由此,绿孔雀在中国最后一片面积最大、最完整的栖息地暂时守住。自然之友仍将行动不息,让更多公众认识和参与包括绿孔雀在内的濒危物种的保护。

图片


 一年来,绿孔雀案屡获殊荣(点击下方文字回顾)


被评为最高人民法院2021年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在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第二期SDG Good Practices(可持续发展优秀实践)全球征集中,入选Good Practices(优秀实践)案例库

 

入选最高人民法院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主办的“世界环境司法大会全球十大生物多样性案例”,也是我国司法领域唯一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展览中国展区的案例;

 

入选最高人民法院第31批指导性案例,也是最高院发布的首批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题指导性案例

 

入选《人民法院报》2021年度人民法院十大案件

 

入选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的“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十大案件”。


02


守护宝贵的生物多样性,是为了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2021年,自然之友湿地守护行动在广度、深度、跨部门/团队协作等各方面持续精进:


公益诉讼:

为保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半蹼鹬等众多珍稀水鸟赖以生存的连云港临洪河口滨海湿地,制止因修复措施不科学而造成的破坏行为,2021年5月,自然之友向南京环境资源法庭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并获立案,后因破坏行为未停止,自然之友向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禁止令,为国内野生动物保护领域首个禁止令申请

图片


立法倡导:

两次参与《湿地保护法》草案征求意见。在湿地保护法二审稿公开征求意见阶段,自然之友举办线上研讨会,与专家、资深行动者及近2000名网友共话“推动湿地科学保护,立法与制度建立怎么做?”引发热烈反响。

图片


公众参与/创意传播:

2021年,备受欢迎的“湿地打卡”活动再出发,共获75个城市公众参与,打卡轨迹1726条,拍摄生物多样性图片14786张,通过12369、新华社全民拍、当地政府/市长/河长热线等多重途径,使水体污染、河道垃圾、入侵物种等多个环境问题得到跟进及解决。


京沪两地“湿地生态导览”培训湿地导览员52名;累计开展公民科学调查75次,为推动湿地保护提供坚实的基础数据;携手“速写北京”开展两期湿地速写,诞生湿地生境及物种画作逾百幅

图片


COP15第一阶段参与、倡导和传播:


2021年,自然之友联合青年参与《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并携手优质媒体合作伙伴与品牌合作伙伴,让生多理念通过创意深入人心,让行动者与行动故事不断扩大影响力。


COP15(第一阶段)参与

2021年10月11-15日,自然之友代表及青年代表参与《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一阶段)及生态文明论坛、NGO平行论坛。

图片


系列本土青年行动:
携手40个高校环保社团举办系列生多宣传、交流活动,在云南昆明举办“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气候变化”研修营,并形成行动故事案例17篇。


国际青年交流:

自2020年起,共举办6场中非青年参与生多保护系列对话活动,涉及约40个非洲国家,中非青年参与人次超过1500


创意传播:

与新华社CNC合作《我与生物多样性》系列视频共5期,总观看量逾598万次;与北京乐高探索中心合作“北京的生物多样性”系列课程、“美丽的生物多样性:从北京到昆明”巨幅乐高马赛克画以及乐高积木“物种盲盒”。

图片


03


公民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现、陪伴、赋能同行者


2021年,在气候变化这样紧迫而又宏大的议题面前,我们已形成更清晰的行动目标、更明确的行动策略,正在携手更多的同路人,持续探索向前。

 

玲珑计划:

支持并赋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者和领导者,支持其更有效地回应气候变化领域真问题。玲珑计划第一期共有32位伙伴从170余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完成为期一个月的32学时线上课程,相遇在3天2夜的线下共修营,即将展开自主、深度的行动计划。

图片


气候变化主题系列研修营:

举办“应对气候变化”研修营(线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气候变化”研修营及“气候变化”共修营各一期,与超过100位来自不同省市、不同背景的行业内外伙伴共学共创,加深交流、理解与互信,探讨应对气候变化议题下更多可能的协同解决方案及行动者的参与空间。



04

2021年全年:


捐赠总人次:139789

总金额(包含月捐金额):2140386.97

月捐总人次:42763

总金额:1499812.73


截止2021年底共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案件51起,其中2021年新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案件2起,结案3起,推动16起案件的司法程序进展


2021年共提交国家和地方层面环境立法、修法意见15份,参与全国和地方两会提案、建议6


共计开展线上/线下公众环保活动111场次,影响公众逾80000人次


感谢每一位自然之“友”在今年给予我们的陪伴和支持。

我们也衷心希望新的一年可以遇见更多的自然之“友”和绿色公民,加入我们一起用行动守护大自然。


图片


2020

 

1月

新年伊始,世界因新冠疫情陡然摁下“暂停键”。通过湖北/武汉志愿者关怀、在地行动支持、线上 “一节课陪伴计划” 、“云观影”……

自然之友与每一位自然之“友”共承担,同激励。

 1629207056886616.jpeg

2月 

疫情之下,“野生动物与公共健康”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自然之友携手多家伙伴机构完成关于《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的意见和建议并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新浪微博话题#我为野保法修法添砖加瓦#阅读量近1800万。

 1629207064449387.jpg

3月

历时三年的中国首例野生动物保护预防性环境公益诉讼——绿孔雀栖息地保护公益诉讼一审结束,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立即停止基于现有环境影响评价下的戛洒江一级水电站建设项目。随后,自然之友携手三家环保组织向生态环境部提交书面建议,希望水电站永久停工。凝聚了千万社会公众关注的绿孔雀保卫战行动不能停歇,只为了最后的胜利。

 1629207074816378.png

4月

地球日,自然之友与近十家合作伙伴们共同发起倡议,以“绿色办公”的方式作出更环境友好的行为选择。

 1629207082772535.png

5月

从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到《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自然之友通过不同平台、不同形式的直播尝试发出我们的声音,让好内容被更多公众所看见、更深入人心。

                                       

1629207445415827.jpg


 1629207094737913.jpg

6月

发布《后疫情时代,美好生活的绿色可能性报告》。报告基于面向父母、大学生、在职员工三个群体的公众问卷调查,共计收集有效问卷超过11000份,展现了个人选择对气候安全与美好生活的重要性。

 1629207103119236.png

7月

“环境政策倡导研修营”开启,自然之友多年积累的环境保护政策倡导实践经验,有力提升了一线伙伴参与政策倡导工作的能力。

 1629207111837494.jpg

1629207467328902.png

8月

中国第一起由民间环保组织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曲靖铬渣污染案历经十年终结案。这起充满艰辛与坎坷的诉讼,在推动中国公益诉讼制度的进程种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1629207491999786.png

9月

今年99公益日,自然之友开启新玩法,通过优质直播内容与合作伙伴联结更多人。9月7-9日三天时间里,累计筹款179599.68元,获得公众捐款支持11536人次。

 1629207480377020.jpg

10月

自然之友创始会长梁从诫先生逝世十周年,在这个特别的纪念日,一批梁先生珍贵原声录音重新整理面世。回顾中国民间环保近30年历程,道阻且长,我们初心不忘。

 

11月

在“可持续社区”领域,新项目陆续与公众见面。“城市小菜园计划”通过种植重建人与土地的连接,近200名“菜友”加入种植实践; “湿地保护项目”鼓励公众发现和探索身边的湿地,累计收集225条湿地轨迹,3775个物种照片打点。

 1629207504189044.jpg

12月

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

捐赠总人次:110316,总金额: 1748015.48元;月捐总人次: 35204,总金额:1217360.24元。

新增注册志愿者784位。

共计开展线上/线下公众环保活动近1000场次,直接参与人次23000+,影响覆盖人次400000+。

 

社会认可:

在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联合主办的2020年“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系列活动中,由自然之友推选的四位志愿者经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被评为“2020年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

获得ABC美好社会资讯社“美好公益优秀机构”称号;

成为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美好伙伴

 

 

 

2019

 

法律与政策倡导


全年新提起6起环境公益诉讼,已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结案1起。参与9项环境法律法规的立法和修法,参与提交5项全国性提案、建议及2项省级提案、建议。提交《森林法》《固体废物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相关配套办法、《机动车环保召回管理规定》书面立法建议并得到相应反馈。

常州“毒地”环境公益诉讼案终审判决结果明确了“污染者担责是法律规定的环境保护基本原则”,有力推动了《土壤污染防治法》相关条款的出台。

现代汽车公益诉讼案首次在调解书中以司法程序的方式正式确认了以慈善信托的方式执行环境公益诉讼大额赔偿款的使用,引起了环境法和慈善法领域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成为经生态环境部批准成立的“公民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联盟”的8家发起机构之一,将配合中国政府共同参与2010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系列活动,并将牵头以青年群体为主体的系列论坛。

成为首批与北京市检察院签署正式合作协议的十家社会组织之一,标志着社会组织与检察机关在法治领域合作模式的积极探索。

组织两期生物多样性保护研修营,来自政府、高校、一线环保组织共计60名代表参加。

支持20+各地环保志愿者小组及30+各地大学生环保社团开展在地环保行动。

 

1629212251940228.jpg


公众参与/公众行动


全年共举办线上、线下活动1444场次,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沈阳、太原、襄阳、苏州、杭州、成都、武汉、长沙等24个城市,直接影响公众115360人次。

“低碳+”项目共计培养87名“一日馆长”,低碳展馆累计参访超过6000人次。

“蓝天实验室”项目在13个城市培训27位新老公益讲师,举办公益讲座135场,覆盖听众5389人。

“河流守护”项目诞生了来自全国17个城市的首批34名净滩讲师,累计开展54场净滩活动,清洁30条河流,共计1942人参与;累计开展37场走河与河流导览活动,共计1032人参与。

“废弃物与生命”项目在北京、广东举办5场教师共修营,在河北举办专场教师培训,超过200位零废弃讲师参与课程。

绿孔雀保护公众行动共有注册志愿者463人,在国内外开展绿孔雀保护主题科普活动超过350场,第三届全国少年儿童绿孔雀公益绘画大赛收到来自北京、甘肃、云南等8个省市的127件参赛作品。

1629212272458860.jpg

志愿者与社群支持


支持20+各地环保志愿者小组及30+各地大学生环保社团开展在地环保行动。

首次志愿者种子培训营在京举办,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山西等地的37位志愿者种子通过培训营持续“发芽成长”。

1629212290571774.jpg

 

公民捐赠

自启动月捐计划至2019年底,自然之友已累计得到四千余位月捐人的支持,紧密联系的(在捐)月捐人数1666位;累计月捐总额1,604,323.57元。

2019年99公益日,自然之友在腾讯公益平台发起的筹款项目“用法律守护大自然”、“用行动守护大自然”共筹得160,442.67元。

 

传播影响力



多个重大环境议题获得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央广、光明日报、中国环境报、BTV、财新、财经、南方周末、腾讯新闻、澎湃新闻、界面新闻等优质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平台近100篇原创深度报道,引发社会公众关注与热议。

通过艺术、美育、科普领域的跨界合作,采用短视频、直播、微访谈、线上互动游戏等新媒体手段进行跨界传播,以有温度、有趣味的方式推动环保议题深入普通公众生活,并在筹资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用艺术守护最后500只绿孔雀”微博话题获得超过700万阅读量,最终影响力覆盖约5500万公众,获得凤凰网公益“行动者联盟”年度十大公益创意奖。

1629212301374179.jpg

 

1629212308165171.jpg


社会认可

2019年5月,自然之友环境公益诉讼实践获第七届中国软科学奖环保研究专项奖;

2019年5月,自然之友获得美好社会咨询社(ABC)“美好公益领先机构“称号;

2019年6月,自然之友获得第八届SEE生态奖;

2019年9月,自然之友获得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优秀合作伙伴奖;

2019年12月,自然之友成为南方周末“绿色合作伙伴计划”首批“绿色合作伙伴”。



1629212333182837.jpg

1629212338678781.jpg


 

 

2018

 

1月

在自然之友和行政部门、执法机构、研究者与其它社会组织等各方合力的推动下,“史上最严格的填海禁令”正式颁布,国家开始加大对于近海非法围填海的管控力度,以更好地保障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月

保护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和澜沧江珍稀鱼类唯一洄游通道公益诉讼立案。2月23日,自然之友工作人员到玉溪市中级人民法院提交起诉材料(根据2017年1月出台的《云南省环境资源案件管辖范围(试行)》,该案为玉溪中级人民法院跨行政区划集中管辖),法院审查后当面送达立案通知书。

 

3月

“两会”期间,自然之友环境公益诉讼实践登上CGTN。由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拍摄制作的“问中国”新闻专题《WaronPollution》向全世界展现了自然之友以新环保法为武器,活跃在守护大自然的第一线。

 

4月

4.22地球日,自然之友各志愿行动小组在全国各地开展丰富多样、结合当地实际的环保倡导与实践活动。2018年自然之友会员小组共计开展活动639次,参与人次逾100,000人。

 

5月

中国也要有像日本富士音乐节那么干净的零废弃音乐节。5月18日-20日,自然之友携手富士音乐节的“零垃圾之旅”幕后团队共同策划和执行中国首个零废弃音乐节——天漠音乐节。

1629212788352158.jpg

 

6月

6月3日,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自然之友2018年公益音乐会“听,雨林在唱歌”在北京繁星戏剧村奏响自然之音。在约500平米的演出厅里,和近300名观众一起,通过五种感官的连接,在音乐中感受自然的魅力,传递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1629212778259562.jpg

 

7月

自然之友低碳展馆正式开馆。历时7个月,数百名营造志愿者参与营造,7月28日,低碳展馆正式启用。这座面积百余平米的空间是属于绿色生活探索者的“低碳家”!开馆后的几个月间,低碳展馆举办了近20次工作坊,5次主题分享会,培养了26名“一日馆长”志愿者,展馆未来将承载更多市民参访、志愿者培育、课程和工作坊的举行。(数据截至2018年年底)

1629215365736541.jpg

 

8月

绿孔雀案开庭。2018年8月28日下午,全国首例濒危野生动物保护预防性公益诉讼——绿孔雀栖息地保护案在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开庭。

1629212769255402.jpg

8月13日,自然之友全程参与倡导联合国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联合梦想号”航班,用旅客们喜闻乐见的趣味方式,为大家一一解锁在生活中支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绿主张绿技能。

 

9月

“99公益日”,一起为大自然打CALL!在腾讯乐捐平台,自然之友发起的三个筹款项目——“用法律守护大自然”、“我为家乡点绿行动”、“守护城市飞鸟”得到社会公众支持,共筹得414702.4元。

 

10月

日本首相夫人一行访华期间来访自然之友,参观了低碳展馆等自然之友工作场景,并与自然之友工作团队成员就中日环境保护和自然教育合作进行了交流。

 

11月

11月23日,由自然之友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绿孔雀公益绘画大赛结果揭晓。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26幅作品参赛,近千人次(专家评审员与公众)参与了网络投票。

“零废弃赛会”升级啦!

11月30日,自然之友在京发布公益创新品牌Novaloop,这是自然之友公众行动项目“零废弃赛会”经过近3年孵化,首次以独立品牌的形式与公众见面。

 1629212825286786.jpg


12月

常州“毒地”案二审判决。12月19日上午9点半,常州“毒地”案在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进行公开开庭审理。12月27日,本案在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正式宣判,“污染者担责”原则在判决中得到明确体现。

1629212876937487.jpg

自然之友提起的福建南平生态破坏案入选《人民日报》评选的中国改革开放40年·40个“第一”。

年底,自然之友月捐人数突破1000人。

 

 

2017

为保护濒危物种绿孔雀及其栖息地发起系列行动,联合多家组织、科学家、科普人士、媒体、公众的力量,经过300余个日夜的努力,威胁绿孔雀家园的水电站暂停建设。

 1629215466939327.jpg


开展针对三亚新机场人工岛等一系列违法填海事件的调查和推动整改行动,年底国家海洋局回函自然之友,填海工程全面停工,并于随后出台史上最严填围海管理管控措施。

 

与桃花源基金会等23家公益机构联合创建社会公益自然保护地联盟,推动公益保护地发展。

 1629215553527836.jpeg


全年参与9部环境法律法规的立法和修法,参与提交7份“两会”提案、议案、建议。

全年共举办课程、讲座、工作坊等1760次,培训讲师、核心志愿者495人,直接影响172989人。

自然之友诉杭州自然之友文化发展中心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开庭审理,这是新《反不正当竞争法》实施后的公益品牌诉讼第一案。

 

全年共收获299位月捐人。

 

“九九公益日”筹款获12464人次支持,共募集620,306.22元支持环保行动。

 1629215455775767.jpg


年初,获得由环境保护部指导的“迈向生态文明、向环保先锋致敬”公益项目一等奖。

年中,加入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XIN伙伴计划”。

年底,获得“福特汽车环保奖”年度公益环保先锋奖。

 

 

2016


  • 启动公民定期定额捐赠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公民劝募活动,公民捐赠人超过1000人

  • 全年共参与20部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并在固体废弃物管理、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等领域的立法进程中全力保障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空间

  • 入选《中国智库大数据报告(2016)》的智库榜单,在全国510家智库中综合排名第16位

1629215586723841.jpg


 

2015 

  • 战略逻辑更清晰,积极变革,调整业务架构及职责,持续聚焦三项核心业务:法律政策、公众参与、环境教育,以面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改变

  • 1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提交关于《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的修改建议,提出应设专章规定“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 3月底,环保部发文叫停否决了长江小南海水电站建设。自然之友等环保组织博弈6年,终于取得实质性成果

  • 环境公益诉讼第一案“福建南平毁林生态破坏案”终审胜诉

  • 自然之友参与制作的《穹顶之下》公映

 

1629215758452572.jpg


 

2014 

  • 自然之友举办20系列纪念活动,全国各地会员及社会各界朋友共庆自然之友20岁生日

  • 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正式成立,推动更有效的体验式环境教育和亲子环境教育的实践,培力绿色公民氛围

  • 发起“环境公益诉讼行动网络”和“环境公益诉讼支持基金”,推动更多民间力量参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实践

  • 自然之友代表北京市民参与《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立法听证会并作专题发言

1629215776781355.jpg

 

2013 

  • 因应北京严重雾霾,发起“推动污染源信息全面公开”联合行动

  • 就《环境保护法》的修订举行、参与了多项倡导工作,切实推动立法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 北京自然之友公益基金会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册成立

  • 就“中石油昆明石化项目”设立程序违规、环评“走过场”等严重问题,会同多家环保组织向环保部提起行政诉讼,多项公众参与行动同时进行

 

1629215802404246.jpg


 

2012 

  • 在《民事诉讼法》修订过程中积极提交意见和舆论宣传,推动“公益诉讼”进入民诉法条款

  • 自然之友各地小组协同开展“我为城市量体温”活动及河流保护行动

 

2011 

  • 低碳家庭项目全面展开。通过市民亲身改造,把“宜居要好房,好房要节能”的低碳理念落到实处

  • 在长期关注环境污染公益诉讼的背景下,自然之友作为原告方之一,推动云南曲靖铬渣污染案在法院正式立案,进入诉讼程序

  • 牵头成立关注垃圾问题及其解决的民间合作网络“零废弃联盟”

1629215828180255.jpg


 

2010

  • 重新注册:在朝阳区民政局获得民非注册,全名为“北京市朝阳区自然之友环境研究所”

  • 发布《首都市民水资源状况认知及利用调研报告》,呼吁全社会提高节水意识、出台实施阶梯水价

  • 创会会长梁从诫先生逝世:简朴的悼念活动引导大家重温自然之友的发心,工作团队和会员们牢记使命,继续前行

 

 

2009 

  • 介入北京六里屯垃圾焚烧事件,并陆续启动一系列与垃圾有关的研究和行动

  • 介入重庆小南海水电工程破坏长江上游国家级鱼类自然保护区事件。其后6年长期坚持参与保护区生态与水电工程的博弈

 

1629215867230975.jpg


 

2008

  • 完成自然之友首次战略规划,明确组织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和战略目标

  • “5.12”大地震后,工作团队和会员、志愿者广泛动员,多方汇集资源,持续进行了八项救灾、援助、倡导工作,时间长达三年。启动“5.12”地震灾区援建工程——壹基金-自然之友茂县黑虎绿色小学的设计与建设工作

  • 启动绿色证券项目,联合多家环保NGO关注、监督污染企业“上市环保核查”

 

 

2007 

  • 组织“夏至关灯”,探索公众广泛参与的节能活动

  • 牵头发起“气候变化与中国公民社会”研究项目,首次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发布中国公民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立场

 

1629215915385826.jpg

 

2006

  • 自然之友主编的《中国环境绿皮书》正式发布。此后每年持续出版,并发行英文版

  • 第一份北京地区绿地图“什刹海周边绿地图”绘制完成并发布

 

 

2005


 

  • 介入“圆明园铺设防渗膜”事件,通过调研、研讨会、舆论动员等多种努力,促成国家环保总局召开了公众参与的首次环境听证会

  • 自然之友登山队成立。带动大量会员和公众在户外活动中践行环保理念

  • 与内蒙古额尔古纳市合作召开“生态高层研讨会”,把绿色发展的理念带入处在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之际的边陲城市

 

1629215946861515.jpg


 

2004

  • 薛野就任自然之友第一位总干事

  • 发起并持续多年积极参与关注西南地区江河生态的“中国河网”,承担秘书处职能

  • “自然保护地公众参与”项目启动,“最后的净土”大型图片展在北京等七个城市巡展

 

 

2003 

  • 发起“曾经草原——内蒙古草原生态与游牧文化保护项目,聚焦草原保护的紧迫现状

  • 介入怒江河流保护与水电相关议题行动

 

1629215979567737.jpg


 

2002

  • “蒲公英”小额资助项目正式启动,为在基层从事环境保护的草根组织提供小额资金支持

  • 自然之友植物组成立,带动更多会员关注生态和自然

  • 组织全球环境基金第二届成员国大会草根环保论坛,50多家中国NGO参会

 

 

2001

  • 梁从诫代表自然之友参加“里约十年”和“世界绿色人士大会”,这是中国民间组织第一次参加环保领域的全球性会议

 

 

2000 

  • 与青基会合作启动“绿色希望行动”项目,连续十余年把新颖的环保理念和环境教育方法带给乡村师生

  • 中国第一辆流动环境教学车“羚羊车”正式启动,开辟了绿色流动教学新模式

 

1629216047744497.jpg


 

1999 

  • 保护可可西里藏羚羊行动,并直接促成此后的“可可西里一号行动”

1629216059242371.jpg

 

1998

  • 会员田达生、吴登明、周虹冰、谢怀建等深入调查川黔渝交界处洪雅天然林砍伐问题,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和重视,推动天然林保护计划尽快出台实施

  • 会长梁从诫应邀出席美国总统克林顿与中国民间人士关于环境问题的圆桌座谈会

  • 自然之友第一个地区会员小组——武汉小组正式成立

 

 

1997 

  • 会长梁从诫提交《关于首钢搬迁出北京》的政协提案

  • 由会员杨欣策划、自然之友积极参与建设的长江源第一站——索南达杰保护站一期工程完工

  • 首次组织赴德国环境教育考察,第一批15名教育工作者前往学习

 

1629216075353840.jpg

 

1996 

  • 首次发布《中国报纸环境意识调查报告》。此项调查连续进行五年,覆盖全国近百家报纸

  • 自然之友观鸟组(现野鸟会)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公众观鸟组织

 

1629216081858603.jpg

 

1995 

  • 云南西北滇金丝猴及其原始森林保护行动

 

1629216089962930.jpg


 

1994 

  • 自然之友正式注册:3月31日中国文化书院·绿色文化分院(简称“自然之友”)正式注册成立

 

 

1993 

  • 自然之友的四位主要发起人:梁从诫、杨东平、王力雄和梁晓燕

  • “玲珑塔会议”:“六五”世界环境日,几十会员相聚北京西郊,标志着自然之友正式发起。

1629216133277348.jpg